石頭書的刻痕(已停更)
痞客邦這裡不再更新
- May 05 Mon 2014 00:07
鋼筆&墨水坑
- May 22 Sun 2011 21:47
BS2濯夢文學館介紹
- May 29 Sun 2016 03:29
〈形式與內容的呼應,及紀錄片的本質──《日曜日式散步者》觀後感〉
(圖片來自: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44725592438359/ )
這部紀錄片是記載台灣史上第一個超現實主義詩社「風車詩社」的故事。此詩社據點是在台南,從成立到結束的時間不到兩年。由於成立時間短,加上與當時台灣新文學的左翼主流並不相符,導致被台灣文壇遺忘很久,直到近年才重新出土很多當時史料。導演在讀了這些史料、做了很多口頭訪談後,決定以一種極為特殊的形式來呈現這紀錄片。
我在標題給的第一個關鍵字是「形式與內容的呼應」。基本上,風車詩社作為超現實主義的詩社,他們的詩風(和同代人比起來)極為特殊及實驗性,並且追求形式的突破。他們使用大量意象、物質的不尋常的排列組合來呈現一種極為特殊的內心風景。
- Mar 24 Thu 2016 08:42
〈曼谷遙寄——安德森教授對本次研討會的祝福與致意〉
親愛的朋友們和學界同仁們,首先請讓我向你們獻上我悲傷的祝福。一年多以來,我始終熱切地盼望能在這場無比重要盛會當中與你們相聚。然而讓我傷心的是,由於我自己的疏忽與愚蠢,我竟在搭機飛往臺北的前一天遺失了護照。我懇請大家原諒我,因為我讓大家失望了。
昨天晚上我開了一個大夜車,努力地在想說,我到底可以在十分鐘裡面向大家談一些什麼既有趣而又相關的話題。最後,我終於決定先從我的父親談起,因為這樣一來,或許你們就會瞭解,我對處在歷史的關鍵時期的臺灣人民所懷抱的深刻的同情。我的父親出身於一個世系綿延,歷史悠久的愛國者家族,這個家族歷代的成員為了爭取愛爾蘭這個被隔壁的英格蘭殖民了數世紀之久的小島的獨立,用盡各種方法進行鬥爭,但卻總是徒勞無功。有些成員在牢中度過歲月,有些逃亡至法國或美國,有些則進入大英帝國的政治體系內,為爭取帝國內部的平等而奮鬥,有些甚至成了(大日本)帝國議會(Imperial Diet)的議員——不,我講錯了,應該是倫敦的大英帝國國會(imperial parliament)的議員。在1914年——也就是馬關條約的十九年後,清朝滅亡的三年後,袁世凱試圖稱帝的兩年前,以及五四運動發生的五年前——我父親到了中國。他能夠完全流暢無礙地聽、說、書寫以及閱讀中文,而在二十五年之中,他住過東北、湖南、北京、上海、汕頭和廈門,甚至遠及雲南——我就是1936年的時候在雲南出生的。我有生以來第一個交的朋友,是一個四歲大的美麗中國女孩,可是很奇怪的是,她的名字叫做希莉亞.陳。
我父親曾經在孫中山的政府底下做過事,曾經在北京軍閥政府底下做過事,也曾經在蔣介石政府底下做過事。我們還保存著很多他的信件以及私人日記,而從這些文件當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對普通的中國老百姓,他們的文化,還有他們歷史的大部分,懷抱著很高的敬意。不過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對中國政治領袖們的強烈厭惡——除了孫中山之外。我很抱歉——不過也不是太抱歉就是了——我必須告訴諸位,他最討厭的領袖就是委員長和他那個長壽到令人生厭的妻子。他也曾經夢想過一個未來的中國,在那個國度中,所有最美好的傳統和所有最美好的現代觀念得以結合,因而使得普通老百姓有機會過一個良善、快樂,而且自由的生活。他徹底反對日本對中國的帝國主義侵略,但他同時也對他那位長期共事的日本上司有著最深的敬意。這個日本上司是一位富有人道精神的,開明的大正時代知識份子,並且積極地反對日本人和歐洲人對中國老百姓的剝削。他直到1941年才離開「自由」中國,那時候他已經病的很重了。他過是於1946年,也就是「悲情」(Sadness)降臨臺灣的前一年。
- Mar 12 Sat 2016 02:57
輕與硬的跨界嘗試——《難道硬奇幻已經不行了嗎!?》第1、2集心得(有大雷)
雖然之前已經替月亮熊的《難道硬奇幻已經不行了嗎!?》第1、2集分別寫過心得了,不過一方面第二集的心得寫的太簡略(僅僅是列出幾點感想),另一方面我想抽獎(艸),也有一些與當初不同的感想,所以寫篇心得來綜觀《硬不行》第一、二集,給個不至於過於簡略的心得。
從標題即可看出《硬不行》的野心。「難道硬奇幻已經不行了嗎」作為輕小說的標題,會讓讀者認為這本書是要對硬奇幻做吐槽,雖然第一級讓我有點小失望,不過第二集表現好很多,讓我滿足不少。
這篇心得文的標題是「輕與硬的跨界嘗試」,也因此「跨界」是我這篇心得的主題。在《硬不行》中的「跨界」具有兩層含意:
- Dec 31 Thu 2015 18:39
寫樂Profit Young Z尖
- Dec 27 Sun 2015 21:09
時報文學獎 小品文組 得獎感言
焦桐先生說,沒得獎的人請別灰心,有時並不是作品的問題,可能換了一個評審,你的作品就可以得獎了。
站在台上與其他人一同領獎已經是一件很興奮的事,之後又被選來代表小品文得獎者致詞(主辦單位事先有寄信詢問,我原本以為每個人都有,不過看來可能只有我回信吧,不知道XD),看到台下一堆人,沒想到還有之前創作坊的學員也一同得獎,然後是〈搖樹〉的黃瀚堯、《是誰把部落切成兩半》的黃岡(我有一科期末報告原本想寫她的詩集!),還有駱以軍,腦袋都一片空白了。我現在的小說可是寫〈降生十二星座〉的後設啊!
和一起得獎的朋友聊天很開心,這是第一次到這種等級的場合。每次辦完營隊或聽完講座後,心中總是會燃起對於寫作的熱情。而這次得獎,站在台上,依舊是燃起寫作的熱忱,但感覺又不大一樣。我還是更習慣於在台下吶喊吧
感謝耕莘那些對文學有信仰的人們;感謝清大讓我能任性地念物理時上文學課程,最後更接受我報考台文所碩士;感謝父母給我支持,讓我還能任性這一回。
- Nov 19 Thu 2015 02:26
對故鄉溫柔的情書:張文環〈閹雞〉簡易心得
直到現在,我才漸漸能瞭解張文環的〈閹雞〉在講什麼。
張文環是嘉義梅山人,戰前活躍於臺灣文壇,創辦《臺灣文學》雜誌,和當時西川滿主持的《文藝臺灣》成為戰時臺灣文壇的兩大派別。相較於《文藝臺灣》的官方立場,《臺灣文學》更偏向臺灣本島人(與部分喜愛臺灣本土文化的在台日人)的立場,這也呈現在發表的作品上,《臺灣文學》發表的作品以書寫臺灣鄉土為主。
〈閹雞〉是張文環一篇中篇小說,基本上是講一名婦女月里如何從一名服從傳統封建家庭的女性,在面臨許多災變後,慢慢變成一名獨立自主的女性,如何追求自己真正的愛情,即使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 Oct 28 Wed 2015 19:03
替代役經驗:《燈峯造極》製作
過去在監獄服替代役(註一),如果真有什麼能帶走的,除了一些特殊的獄中經驗,大概就是設計這本書的各種嘔心瀝血了。
那是我在監獄最後三個月的事情。當時我因為一些因素被調入秘書室,要來製作一本書。書的主題是「製作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