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遍之後,我才終於知道台灣文壇上有個小說家叫甘耀明。

這本小說並不是一般正邪對抗的故事,也不是探究什麼生命的意義,不過就是看著各個人物活在那本小說裡,活在充滿原住民傳說、歷史、幻想與史實之間。也因此,要說這本書探究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我知道這的確是個好故事。

甘耀明在寫作時混合國、台、客、日甚至英文在小說裡,造就出語言的雙重性,你既可以用國語大致看出文字在講什麼,會講台語或客語便會更覺得那語言打在心中。比如我擷取書中開頭的第二段:

大鐵獸來時,帕和同學正放學。那時的天氣霜峻,他們赤腳走在一種早年特有的輕便車軌道上想用冷鐵軌麻痺腳板,走路就不大痛,卻常踢破了指頭而不自知。忽然間,帕跪落去,耳朵貼上軌道,上頭除了輕便車的奔馳聲,還傳來大鐵獸的怒吼。他跳起來,大喊他要攔下大怪獸,喊完,戴上戰鬥帽。一旁老是跟班的同學戴上盤帽,拉一拉帽簷,學他張開手,搞不清楚自己的蠢樣是要幹嘛。帕的目珠激動,肌肉膨脹,他多走幾步,站上那座才建好的「香灰橋」。他張開腳,鐵著腰,直到胸肌滿出了旺盛的氣力,大吼一聲,要在這橋頭擋下那改變關牛窩的魔魅力量。

彷彿童年時對於外界、對於萬物的幻想,甘耀明以他的筆重新寫出來了,而且還多了更多以前童年不知道的鄉野傳奇或歷史,以他獨特的語言緩緩道來,彷彿聽著阿公在講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

另外,由於甘耀明取材的時間點特殊,因此我們可在書中看見日據時代時漢人、客家人甚至原住民對於日本文化的抗拒、排斥到接受,同時也在當日軍的帕與抵死不從的阿公劉金福的互動中看見祖孫之間的情誼。之後國軍來台的部份我也不多說了,甘耀明並沒有為這困難的政治命題所困,他只是寫出人物是如何活在那時代的。

老實說這本書並不濫情,裡面有好幾十個片段是可以多揮灑些、多撒狗血的,但甘耀明沒有,他只是淡淡地描述事實,同時輕輕帶過那些人的內心想法,彷彿我們位於那些人物旁邊,看著發生過的一切,無論是開心的、傷心的、合理的、荒謬的...

--

看完之後,我才楞楞地發覺自己在另一本書內也有看見同樣的氛圍,那是櫻庭一樹的《赤朽葉家的傳說》,彷彿說盡了一切卻又什麼都沒說,將一切想說的話、人生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鄉野傳奇、矛盾... 那些我知道的、不知道的東西混雜在一起。

「魔幻寫實主義」,別人是如此稱呼這種故事風格的。

直到看完了這本書,我才終於懂了。

--

推薦點: 
1.前半段的文字風格 
半文半白半國半台半日半客,總之這本書運用語言真的有獨到之處,看到會震撼到!

2.敘事風格 
甘耀明將很多生活周遭的東西或場景以誇大的、穿鑿附會的傳說加以穿針引線,同時佐以不少只有傳說故事中會發生的事以接近寫實的方式呈現,這些呈現法有不少時候都加深了人性與感情的強度,同時讓我們得以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不推薦點: 
1.前半段的文字風格 
由於這種特殊的混雜風格,這本書要讀很久很久,因為會捨不得(或難以)用略讀的方式讀過。

2.排版 
這本書的排版讀起來很累,其實真正說來,這本書的份量就算拆成上中下三本加上插畫來賣仍然綽綽有餘,但硬把三十萬字排在四百多頁的後果就是字有點小擠,請記得在燈光充足處閱讀,避免傷害眼睛。

3.18X場景 
甘耀明在寫這本書時沒特別避諱,這本書裡有不少血腥或暴力的場景,請自行打開腦內馬賽克謝謝。(不過這點其實個人覺得已經是雞蛋挑骨頭了)

無論如何,我到現在才知道原來台灣竟然有這麼強的小說家!這本值得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石頭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